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烽火煙硝尋夢 平安樓習晚晴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 平安樓是輔導會所屬板橋榮家榮民安養專區大樓的別名。筆者在院區教堂拜訪了安養於平安樓的于海雲伯伯。當接近園區教堂時,裡面傳出他動人的二胡琴音〈蘇武牧羊〉,隨即見到高大爽朗的于伯伯。
 民國十六年,于伯伯出生於河南省西平縣,民國三十年,因避日軍進城,榮永小學的老師帶領他們百餘學童躲入村廟,適經路過的國軍部隊招募,于伯伯因身高超過上刺刀的長槍,經老師鼓勵,他入伍從軍,直到民國五十六年三月,以上士階級退伍。
 二十六年的部隊生涯,他歷經對日抗戰、國共內戰與保臺戰役,從入伍時的第五戰區通信第五團第二營第七連第二排通信兵,到退伍時擔任空軍防砲第一旅上士駕駛,他親歷國軍部隊來臺的整頓與改編。
 退伍後,經朋友協助,于伯伯營生過當鋪,也開過工廠,後因經商失利,到樹林泰電公司工作,於民國八十一退休。八十三年起,他斷斷續續至榮家就養。
 訪問中,于伯伯撩起褲管,露出腿上的傷痕,說是對日作戰時,國軍欲阻止日軍戰車行進,挖掘橫向溝渠,由於他是通信兵,須佈建陣地與指揮所的通信聯絡,於架設被覆線時,跌落溝渠摔斷腿。于伯伯說到興頭,雖是寒冬,他又敞開衣領,露出後頸部的彈片傷痕,表示是在安徽蕪湖接新兵,於返回駐地途中,遭八路軍伏擊,新兵被劫,于伯伯被砲彈碎片擊中後頸,經送醫診療,撿回一命。
 民國三十七年徐蚌會戰時,于伯伯隸屬的四十一軍欲強化快速縱隊機動力,派他到南京接運車輛,當車輛裝上火車,欲開往徐州時,戰事吃緊,守軍已撤離徐州,運送車輛的任務於是作罷。待徐蚌會戰結束,于伯伯改分發至七十三軍工兵營擔任駕駛,自此隨軍轉戰至福州、馬尾、平潭,後至臺灣。于伯伯回憶至此,嘆口氣說:「寧做太平犬,莫做亂離人。」希望大家珍惜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幸福安定的生活。
 于伯伯退伍後,曾返鄉探親六次,當家鄉唯一的姊姊過世後,近十餘年來,他未再返鄉。民國七十年,經朋友介紹,他與澎湖籍顏女士完婚,當時顏女士剛與前夫仳離,有四個孩子,最小的剛滿月,于伯伯基於愛憐完婚,並給予顏女士與其子女完整的家與教育,如今于伯伯覺得責任已了,安身榮家。
 臨別之際,筆者戲說于伯伯還想蘇武牧羊?于伯伯開懷大笑,拿起二胡即席演奏一曲〈桃花江〉,並說學習二胡完全是自我摸索,由於未能識譜,只能從自己會哼的小調隨音而奏,並無特殊意涵,並說來臺後,從滿頭青絲至白髮蒼蒼,早已自認是臺灣人。歸途中,筆者試想于伯伯的一生,及他與顏女士婚後無所出,卻無私培育其子女長大,功成身退後安養榮家,或許這便證明了什麼才是臺灣價值的真正意涵。
 【作者速寫】陳偉忠,史學博士,陸軍軍官學校正四十五期、曾任總統府侍衛室警務組長、國安局特勤中心情報組長。
 
(點閱次數:950)